专业培训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南昌陆军学院)是一所培养基层指挥军官的初级指挥院校

来源: 编辑:小易 2023-02-22 18:04:44 我要评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简称南昌陆军学院,是一所培养基层指挥军官的初级指挥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简称南昌陆军学院,是一所培养基层指挥军官的初级指挥院校。建院以来,先后为部队培养了近4万名军政指挥人才,一大批学员成长为我军中、高级领导干部,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涌现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英模人物。
 
学院分步兵分队指挥、军事指挥、军需和政治工作四个专业。步兵分队指挥分为大学本科、大专和中专三个层次,军需专业为中专。学员按照培训层次要求,完成国家规定的本科、大专和中专基础课程,再接受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学院还担负部队基层政治干部、教导队战术教员、营以下分队指挥干部的轮训以及本科、大专函授教学任务。
 
历史沿革
学院渊源于红军大学,前身是华中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后几经变更,1955年5月更名为南昌步兵学校,1963年更名为福州军区步兵学校,1986年更名为南昌陆军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是为南京军区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院校。该院渊源于"红军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军政大学",学院坚持"文武兼备、献身国防"的校训和"开放、严格、进取、求实"的校风。50年来先后接受了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元帅的检阅,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和重视。累计为部队培养输送了20多万名军政指挥干部,其中许多学员已成为全军优秀的军、师、团职军官。
 
一九四九年四月,我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都城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八月十二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江西省南昌市望城岗创办华中军政大学江西分校,由此揭开了南昌陆军学院历史的序幕。
 
五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她先后隶属于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福州军区、南京军区。十次变更校名,于一九八六年六月,正式定名为南昌陆军学院,多年来,多次调整培训任务,逐步由培训教育转入学历教育。一九七九年,首次招收地方大学生,开办大专办;一九八三年,首次开办四年制大学本科班;一九八四年在全军首先试办战士大专班,学院跨入了高等教育新阶段。
 
学院发展过程中沐浴着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彭德怀、贺龙、罗荣桓、肖克、王震等先后到学院视察工作。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先后两次来学院指导工作。1994年,江主席为学院建院四十五周年,亲笔题词:“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勉励学院多为部队作贡献。军区首长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次来院亲临指导。学院历届党委都注重加强学院的全面建设,长期坚持勤俭办学,不断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九十年代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军政治教学先进单位、基层文化工作教学先进单位、健康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曾被国家教委、中组部评为先进军校。2001年,参加全军48所院校本科学员文化基础课抽考,取得了同类院校高等数学第一,计算机第二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办学规模
学院营区面积1.7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多平米。学院有军、政、文14个教研室,初步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先进水平的教学训练设施,有实验中心、电化教学中心、电子计算机中心、教学专修室、模拟作战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此外还拥有战术、技术训练场、驾驶训练场、体育运动场等。
 
学院设分队指挥和基层政治工作专业。基层政治工作为现职军官轮训。在新形势下,学院以教学内容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战法研究、外军教学、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在全军院校颇具影响;战术"四步教学法",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军教片,在全军推广;《步兵班示教作业》获得全军电视教材评比一等奖。从1961年起,学院坚持每年赴井冈山野营拉练进行现地传统教学,多次受到总部和军区的肯定。1996年,学院被评为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单位、全军院校文化工作课教学优秀单位,管理课教学、野营综合演练、第二课堂活动经验被中央军委、总部转发。
 
创建时期,学院的办学条件简陋,历经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建设成为占地面积1.84平方公里,拥有综合规模和良好条件的初级指挥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俞忠明、曹志成、李国吉、刘岳雄、王继承等一批享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老教授,有刘洪芳、谢芳桂、张军、邹文东、孙富林、戴礼华、杜宝华等一批全国全军级优秀教师。目前学院副教授以上级人才29名,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员37名,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综合教学大楼,内设战术模拟对抗训练中心、计算机教室、语音室、沙盘作业室、通用教室和学术报告厅;有实验大楼,内设理工科教学实验室。有军事专业楼,内设战术、外军、通信、军科等14个专业教室,教室内普遍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实物、模型、器材、挂图等展示,军事专业教学还形成了集作战理论研究、作战对手研究、作战方法研究于一体的专业教学体系,实现了军事教学的专业化、体系化和现代化。
 
图书馆图书藏量达30万册,馆内设有综合书库和六个分科分类阅读室、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了图书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教育技术中心,形成了集网络管理、拍摄编辑、现场导播、课件制作和信息储存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既能保障教室电视录相教学,又能实现院内闭路电视转播、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已成为保障教学、实施教学、宣传教学的主要场所。
 
训练场地设施建设形成规模。院内建有大操场,占地面积96.9亩,有障碍场,建有2道500米国际标准障碍场,4道400米障碍场,3道抗悬晕训练障碍场。有器械棚,可保证15个队次同时展开体能训练。有游泳池,并实行了循环供水。此外,还建有轻武器实弹射击场、轻火器射击预习训练场、铁路装载训练场、汽车驾驶训练场等。院外建有平顶山战术综合训练场和野鸡岗实弹综合演练场。平顶山训练场位于学院西门外,占地面积613亩,场内建有:仿“台军”坚固阵地防御工事、抢滩登陆训练场、附防工事、坦克驾驶训练场、模拟城镇居民地战斗训练场等。野鸡岗实弹综合演练场距学院6公里,占地面积1045亩,场内建有坚固阵地防御工事,战术实弹射击设施,轻火器实弹射击设施,汽车驾驶训练设施,训练生活设施等,并可保障装甲步兵训练。基本形成了融基础与专业、体能与智能、技术与战术为一体,符合陆军初级指挥院校教育训练需要,体现战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场地设施体系。
 
生活工作基础设施配套。有院办公大楼、教员办公楼、教职工宿舍和军官公寓楼、招待所、幼儿园、门诊部、生活服务中心等。98年以后,在南昌市建造了拥有160套住房的干部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在长期坚持院内绿化的基础上加大营区美化工作的力度,修建了4个学习、生活休闲区,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美化了校园环境。
 
教学训练基地建设具有战区和时代特色。在距学院8公里处的湾里幸福水库,建立了游泳训练基地;在江口水库建立了渡海登陆训练基地;在新建县石岗镇建立了城市攻防战斗训练基地;在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立了传统教育基地;在共青城、江铃汽车制造厂建立了改革开放教育基地;邓小平同志文革时期下放江西,在学院居住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小平楼”,被开辟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办学特色
建院以来,历届党委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注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着眼于为党的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为战区部队建设培养优秀的带兵人、为未来高技术战争培养合格的指挥员,认真贯彻“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办学方针,坚持“严于部队,高于部队”的办学标准,不断改革进取、创新发展,形成了“开放、严格、进取、求实”的校风和“文武兼备、献身国防”的校训,推动了学院建设全面稳定地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办学特色。
 
始终坚持探索反映时代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五六十年代,学院就总结出了要达到“红、专、健”和“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九十年代以后,学院按照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要“围绕四种能力,培养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的人才培养意见。1998年,提出了“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到课程教学要求。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始终适应时代的发展。
 
始终坚持发挥老区传统优势育人。从60年代开始,学院就根据贺龙、罗荣恒元帅的指示,走开了传统育人的路子,加大了对学员政治素质培养力度。1961年,组织全校学员首次赴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探索传统育人的经验,当时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原福州军区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宣传了学校的成功做法。自此以后,赴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的做法延续至今,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完善,成为学院强化学员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始终坚持注重实践锻炼育人。从1964年开始,学校就组织学员到福建崇武地区部队代职见习,参与部队训练和战备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学员到师团部队实习。此后,学员到部队实习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保留至今。在管理中,学员队设立模拟连,组织学员轮岗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学员组织管理能力。假期组织学员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实战机会,组织教员、学员从实战中学习作战指挥能力。1951年,学校挑选了200多名学员参加抗法援越战争,1952年,学校指派教员到朝鲜战场参观见习,1983年以后,5年连续组织学员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从而使学员在战火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考验。
 
始终坚持紧贴战区作战任务育人。长期以来,学院始终贯彻为战区部队培养合格人才的思想,坚持经常派干部、教员深入部队基层,掌握了解战区部队训练管理新动态,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课程,按照战区担负的作战任务和社会环境要求组织教学科研。1978年,学院就开设了蛙泳训练和武装泅渡训练,开始了学员海上作战能力的培养。1984年开设了野战求生训练,注重学员独立作战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学员着眼对台军事斗争人才准备需要,围绕对台登岛作战任务,加大了军事理论研究力度,加强了渡海登陆课题训练,深化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先后增建了登岛作战训练场地,形成了鲜明的战区教学特色。
 
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举。1959年,学校就发出了“来一个科研大跃进”的口号,掀起了学术科研的高潮。1983年,学院成立了第一届学术研究委员会,制订有关规章制度,从此,使学术科研工作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开展。90年以来
 
“计算机无人值守通信系统”、“压制火炮瞄准显示系统”等23项科研课题在国家和军队获奖。先后编撰出版了《军事训练指导法系列教材》、《步兵技术学》、《台湾军事地里》、《作战对手研究》、《登陆作战要则》等30余部全军级教材和专著。主持研究了《军事思维效益》、《周恩来国防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国防》等多项国家级“八五”、“九五”课题,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等8项教学成果在全军评比中获奖。科研兴起牵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1998年全军第14次院校长会议召开以后,学院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着眼特色办学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发展,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98年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学院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认真研究了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素质结构,对教学指导、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整。2000年,学院紧密结合体制和培训任务调整和实际,再一次组织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研究军事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事职业教育模式,形成了多类型的初级指挥人才培养和战区分队战术、基层政治工作、基层管理的专业研究两个基地。《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结构性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和《“四维一体”强化邓小平理论教学功能》分别获2001年度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传统教育基地
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转岗适应能力,拓宽学员的素质基础,学院推行了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龙头”的教学全面改革。组织实施了“全期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三个优化工作,系统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改进了课堂教学。三个优化工作的侧重点是:压缩必修课,开设选修课、自修课和讲座课,拓宽课程领域;增加前沿知识,加大人文科技知识,补充拓展登岛作战相关内容;加强军事理论和作战模拟防真教学,压缩讲课与自学比例,突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已基本形成军、政、文配档合理,符合多层次培训对象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
 
努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式上总结推广了战术合成教学,即按作战进程将战术、炮兵、兵种、战时政工、作战管理等内容穿插融合在同一课题内实施教学;推广政治、管理等课程的案例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基层建设实际;推广网上自主学习,即在网上运行各学科自学辅导课件供学员课余时间自学。在教学方法上,尝试了讨论、辩论、读议、学导等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并坚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寓教学法、组训法于教育训练之中,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品质。在教学手段上,广泛普及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物理、化学课的模拟试验教学;开展了战术、炮兵、射击课题的模拟仿真教学。
 
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努力创设管理严格与学习宽松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全时开放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压缩了学员的非教学活动。对饮食和卫生保洁实行了社会化保障,减轻了学员的非学习负担;改革了考试方法,实行考素质、考能力、考知识相统一的多种考试形式。实行了院领导、学科带头人、教研室、学员“四级评估”机制,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控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大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制订并实行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大了教员培训力度,形成了教研室、教研部、学院三级培训机制;走开了与地方高校联合培训研究生的路子,形成院内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实行了教员业务等级评定制度、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教学竞赛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员教学的积极性,一大批中青年教员已成为教学科研主力。
 
始终坚持军校环境育人。努力创设和营造校园的军营氛围、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和尊师重教氛围。营造军营氛围,就是坚持按照基层连队标准建设学员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创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训练环境,培养军人特有的意志、品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即在院内主干道设立英模人物形象展示牌,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定期组织书画、摄影艺术展,使学员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薰陶;营造学术氛围,每月坚持聘请知名学者举办人文和科学知识讲座,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和开展学术活动,拓宽学员的知识领域;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就是在机关和学员队中大力开展尊知识、尊重人才,关心教学、服务教员的活动,促进教员队伍爱岗敬业,建功立业。
 
科研成果
学院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建校以来,出版了《外国一百个军事家》、《中国一百个军事家》、《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军队质量建设思想研究》、《海岸岛屿作战研究》等30余本专著、20多本教材,其中《步兵班示教作业》获全军电视教材评比一等奖,《陆军训练指导法》、《连队政治工作教程》分别被评为院校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有21项科研成果在军内外获奖,其中“计算机模拟师团对抗并优选模型”获总参通信兵部指挥自动化软件优选三等奖、南京军区指挥自动化软件优选三等奖。
 
学校校史
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更名为中南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中南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更名为第二十三步兵学校
 
第二十三步兵学校更名为防空学校
 
防空学校更名为中南军区师范学校
 
中南军区师范学校更名为第三文化师范学校
 
1955年第三文化师范学校更名为南昌步兵学校
 
1963年南昌步兵学校更名为福州军区步兵学校
 
1968年福州军区步兵学校撤销
 
1973年福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复校
 
1978年福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更名为福州军区步兵学校
 
1981年福州军区步兵学校更名为南昌陆军学校
 
1986年南昌陆军学校升格南昌陆军学院
 
专业分类
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军需专业、军事指挥专业和基层政治工作专业的招生对象为:本科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正副班长,大、中专招收部队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正副班长。学制:本科四年,大专三年,中专二年。
 
历届英才
建院以来,先后为部队培养了近4万名军政指挥人才,一大批学员成长为我军中、高级领导干部,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涌现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英模人物。李克明,原中南军大江西分校教育科长,因爱岗敬业被中南军大树为献身国防的模范干部;马国民,原教勤连班长,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被广西边防部队党委授予“爆破英雄”光荣称号。朱勇,原一大队二队学员,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英勇献身,被昆明军区授予“智勇双全的炮兵排长”荣誉称号。车兵,原二大队十一队学员,1985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壮烈牺牲,被南京军区授予“献身国防事业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此外,还有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徐志鹏、李国吉、徐博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卫士李卫华、98抗洪先进个人刘勇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本站页面、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部分由互联网编辑生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若本站收录的页面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