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训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气象和煤炭行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来源: 编辑:小易 2023-03-29 12:09:00 我要评论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气象和煤炭为专业特色的院校,由始建于1951年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和始建于1984年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于2004年合并改建而成。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气象和煤炭为专业特色的院校,由始建于1951年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和始建于1984年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于2004年合并改建而成。特色专业高空气象探测是我院传统的优势专业,目前该专业全国惟有我院开设;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大气探测技术、矿山测量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院被评定为甘肃省省级示范院校;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2011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国防士官生直招培养院校;2012年学院所属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鉴定所,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60年来,学院共为气象和煤炭行业培养了4万余名应用型技能人才。全国4000多个有人气象台站20%以上的气象技术人员来自我院,其中,120个高空气象台站80%以上的气象探测人员由我院培养。煤炭类专业毕业生以甘肃为主,遍布西部各大型煤炭企业。

学院总占地面地536亩,建筑面积28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设有28个二级部门,教学单位有气象系、采矿工程系、地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冶金工程系、信息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和培训中心11个。教职工566人,专任教师349人,高级职称111人,其中教授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招生专业50个,以甘肃为主,面向全国19个省招生。在校普通高职生11000余人,成人在校生2000余人,各类短期培训、技能鉴定每年10000余人。

学院建有19个实训中心,99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现代化仿真矿井是教育部、财政部、甘肃省共建的局域共享性实训基地,在国内院校中惟我院独有,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评审命名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室为教育部、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建设项目;气象实训中心为中国气象局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矿山测量、煤化工为甘肃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此外,学院还承建有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防士官生培养基地、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培训与鉴定机构。

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正式立项技改项目35项。其中:“气体安全检测仪” 等3个项获得实用新技术专利,“煤矿井下快速喷涂堵漏技术研究”等 3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塌陷区发展动态研究”等 2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个项目获得甘肃省气象科技进步一等奖,4个校企合作项目获得甘肃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省内比赛中,我院共有24项作品获奖。学院荣获2011年“挑战杯”全国比赛优秀组织奖,申报的《课桌椅人体舒适度调查与分析》项目获得全国二等奖。

学院依托煤炭、气象、水利和冶金行业,专业布局紧贴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适应行业企业技术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由毕业生的“出口畅”而带动了招生的“进口旺”。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由2004年的1000余人增加到2012年的11121人,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居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二,就业单位大部分为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对口率在90%以上,学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主体单位为气象企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地矿企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学院在办学基本条件和内涵特色建设两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以气象、煤炭为主体的专业特色,以服务行业为宗旨的“四强”人才培养特色,凸显高职教育办学特征的校园文化特色。“十二五”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内涵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主体专业优势突出、煤炭气象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资源环境类高等职业院校。力争建成“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特色校园、创新校园、示范校园”,普通高职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人左右,成人教育在校生3000人左右,面向行业企业、社会的各级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每年10000人次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将借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浩荡东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和西部煤炭、地矿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本站页面、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部分由互联网编辑生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若本站收录的页面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