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大关。这也进一步表明,工业互联网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前不久,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2022工作计划),分别从夯实基础设施、深化融合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安全保障和完善要素保障等六方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2工作计划》在夯实基础设施方面明确提出几点任务: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重庆、山东、浙江、辽宁、江苏和广东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加快多层次平台建设,2022年计划遴选2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个左右特定区域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推动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字典等。
各省持续加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加快
此前,笔者曾关注过,国内很多省份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企业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广东省发挥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头羊”作用。 截至2021年3月,广东省已有370多家优秀服务商入池,引进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树根互联总部等省外优秀服务商落地广东。围绕重点行业培育了一批专注于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和腾讯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此外,截至2021年9月底, 湖南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研发工业APP超过1.3万个,撮合的交易额超700亿元;河北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增收减支近20个亿。
这些累累硕果的结出离不开政策层面上的大力扶持,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相继出台了针对性的实施政策,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广东省能够取得上述优异的成绩,也正是得益于政策加码,2021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首个聚焦制造业数字化的具体方案和政策措施,即《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而其中,实施方案中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进一步来看,除了广东省,《2022工作计划》中提及的,对重庆、山东、浙江、辽宁和江苏等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那么,为何将这些省市列入其中,他们在政策层面上进行了哪些“加速跑”,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重庆:已形成良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近年来重庆相继出台《重庆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及《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截至2021年4月12日,重庆已建成17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节点超800家,标识注册总量达4.63亿,标识解析量累计超1.71亿次。
山东:作为工业大省与制造业大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效整体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早在2019年7月就出台了发布《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2021年3月,山东省财政厅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财政奖补政策,提出支持鼓励企业上云。对年度新增重点工业设备上云1000台以上、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3000家以上的市,给予最高500万元“云服务券”补贴;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对新增带动提升企业数量前5位的产业园区,每个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等措施。
浙江:2022年3月,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2年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暨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作要点》,其中明确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累计创建省级平台300个以上,培育一批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项目。推广新智造。构建完善省市县三级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库,建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次培育机制,全年遴选“未来工厂”15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0家以上。
江苏:2020年11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全省打造3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0个示范应用企业;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到2023年,全省培育形成10个全国百强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多地还通过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投基金、给与税收与电费支持等方式,引导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
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助力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2022工作计划》还是各省发布的扶持政策,都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建设正在进入更深入的布局与规划中。从宏观政策到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工业互联网所赋予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
行业专家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经济转型,互联网承担着升级改造传统行业的重任,工业互联网对我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互联网下半场面向“实体经济融合”重大变革机遇,基于网络通信技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能够解决企业成长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企业可以大胆、放心将工业互联网应用到生产运营中。
另外,《2022工作计划》提出的“推动各地利用工业互联网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值得行业关注,如何全面开展园区的数字化建设也是接下来企业面对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园区由于体量庞大等原因,要素配置效率仍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园区产业定位的挑战、综合管理的挑战以及持续化经营的挑战。因此,行业人士建议,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应向三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实现园区本身的集群化、创新化、智能化发展;其二是实现园区与外部资源的网络化、协同化、融合化发展;其三是实现园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全球效应的价值体现。
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快,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势在必行,企业也需要自主创新,积极探索,从而更好地助力我国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