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在“扬帆出海—2022物联网创新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以《加快推动工业5G模组发展》为主题发表了讲话。
鲁春丛表示,5G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和关键使能技术,也是新基建的核心领域。工业5G模组是为工业设备提供稳定5G网络接入能力、支持工业网络协议与接口的专用模组,是基于5G技术构建工业现场物联网底层链接、加快新型工业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
5G商用三年来,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拓展, 5G工业模组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
具体来看,行业标准持续深化。近期, R17标准正式冻结,5G技术演进第一阶段圆满结束;基于R15、R16开发的工业5G模组可支持微秒级同步精度、毫秒级端到端时延、“5个9”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基于R17的模组开发,将针对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和广覆盖应用场景,如应用轻量版的5G NR(RedCap),能够满足20MHz带宽、150Mbps下行速率、50Mbps上行速率的要求。
同时,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从全球范围看,5G行业模组价格已下探到70-80美元,工业CPE低于400美元。随着RedCap标准就绪,预计将带动模组成本低于20美元;此外,供给能力稳步提升,5GtoB模组快速增长,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扩大。
在鲁春丛看来,5G全连接工厂建设是“5G+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核心在于构建打造工业现场的网络支撑能力,打造基于5G技术的灵活组网模式,提升“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能力,将为5G模组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行业空间。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需按照分级、分业的思路开展。
其中,分等级应用是指按照工业网络技术性能要求“从单一到多元”、应用环节“从外围到核心”,分级推动。具体来看,分为五个等级:
1级指视觉辅助连接,满足机器视觉质检、全域物流监测、生产现场监测等工作场景;
2级指部分自主连接,满足智能物流、智能巡检、智能理货、远程设备操控等工作场景;
3级指增强自主连接,满足设备预测维护、工艺合规校验、生产过程追溯、精准动态作业等工作场景;
4级指高度自主连接,满足柔性生产制造、协同研发设计、设备协同作业等工作场景;
5级指完全自主连接,满足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全面需求的全过程、全环节应用。
由于我国工业体量大、门类多,因此,分行业推进尤为重要。鲁春丛认为,面向制造业、采矿业、电力行业、港口物流行业等数字化基础较好、互联互通需求较高的重点行业优先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要针对行业特点系统发力、差异化推进。同时,也要在各行业重点产业集群内部,推动一批行业通用解决方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