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学校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来源: 编辑:小易 2021-09-07 09:38:43 我要评论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简称南漳一中)创办于1942年春,初名为南漳县立初级中学;1948年秋,联合南漳简师和私立临沮中学,组成南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简称“南漳一中”)创办于1942年春,初名为南漳县立初级中学;1948年秋,联合南漳简师和私立临沮中学,组成南漳县联合中学;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改校名为南漳县人民中学;1950年9月9日,按中南区教育部通知要求改称湖北省南漳县初级中学;1956年7月,改名为南漳县第一中学;于1959年秋设高中部;1969年8月改称南漳县五七学校,其性质仍属普通高中;1975年9月又改为南漳县五七大学,1978年春,恢复原校名“南漳县第一中学”至今,是实施高中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中,1978-1982年为二年制,自1983年以后均为三年制。近年来,学校党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以人为本,谋求发展,对学校办学思想做了深入思考,经过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师的广泛讨论和认真研究,最后得出两点共识:⑴学校定位要准确。明确学校既是市重点中学,也是南漳“第一学府”,既要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也要为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提供示范,发挥重点中学的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 ⑵教育质量观要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作为山区学校,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唯有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色之路,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领先,才能持续保持整体的高水平。在这两点共识的基础上,学校党委一班人,将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与时代的先进要求相结合,将我校六十余年的优良传统、文化积淀与办学思想相结合,将办学理想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鲜明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学生良性的智能体系和人格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所谓“智能体系”是指人的智慧和能力体系,具体地说就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所谓“人格体系”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所谓“和谐发展”是指人在一种良性状况下,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品质、生活质量、精神面貌、事业追求等达到协调、融洽、良好的境界,并得到日益提高。所谓“构建”是指运用一定方法去建立一种体系。“构建学生良性的智能体系”,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积极创新课程内容,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全面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劳动技术、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科目,使学生不仅掌握事实型知识、经验型知识,也掌握复合型知识,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不片面,不肤浅,不狭窄。知识是智力的基础,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智力(智慧),智慧高于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既注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注重优化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既注重知识的传播,又强化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即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和生活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能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出无穷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切实避免将知识和智慧对立起来,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智慧的启迪,从而导致大量的书呆子和缺乏创新的死板知识。为了构建学生良性的智能体系,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五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六是培养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就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构建学生良性的人格体系”,就是通过学科教学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渗透、融入,通过德育工作过程中鲜明的主题教育和积极的心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砥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坚毅勇敢不怯懦,心胸开阔不孤僻,宽厚开朗不狭隘,自信自尊不自卑,见善思齐不嫉妒,心底无私不猜疑,活泼热情不抑郁,遇事冷静不急躁,宽以待人不暴戾,坦荡达观不敌对。使学生具有现代人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欣赏自我,接纳自我,不自暴自弃,不悲观消极;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与他人交往热情,关系融洽;有自我扩展的能力,勇于超越自我;具有现实性知觉,务实不虚空;客观地看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有多种技能特长,并能专注于事业;有高度的自我坚持力及情绪稳定性,对事业矢志追求,永不言弃;遵纪守法,信守诺言;己所不欲,不施于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尊重人权;善于自制,能控制不良情绪;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创新精神。为了构建学生良性的人格体系,一是坚决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树立“欲成才先成人”的教育思想,把构建学生良性的人格体系放在首要地位;二是坚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教育教学的中心范畴,一切德育工作将围绕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展开,工作方式要切合学生的角色特点,要灵活多样,扎实有序,务求实效;三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关注自然,关注民生;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五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心受到美的熏陶。通过构建、培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博大、宽容的胸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互利互助的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构建学生智能体系和人格体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二者水乳交融,紧密相联,又互相促进:做不了第一等人,就做不了第一等学问。教育教学必须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工作,不得厚此薄彼,尤其不得重智育,轻德育,否则,必是舍本逐末。“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即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人文管理,完善评估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获得教学相长的双赢效益。分而言之,一、办学以教师为贵。教师在民主、自由的管理体制下,以校为家,以生为子,以事业为精神支撑;在事业出成绩的同时,物质待遇、精神待遇、政治待遇也同步提高,他们不再把教书当作谋生的职业或谋生的饭碗而厌烦隔膜,他们不再是在奖惩的机制下以损害学生和自己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违心地换取考试分数,他们对事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痴迷,干工作、搞事业有一种充实感、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在热爱的驱动下,潜心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手段,自觉地充实自我,和谐地发展自我。呕心沥血却心甘情愿,夜以继日却毫不倦怠;“蜡炬”成灰却无怨无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敬业乐业,即使清贫也淡泊自足,即使劳累也怡然自乐,对学生情如父母,对事业孜孜以求,对新生事物如饥似渴,教学青春得以永葆,教育“年龄”得以延长。二、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在业务精良、师德高尚教师的教育下,快乐学习,不再视学习为畏途,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潜能得以挖掘,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同时也享受到素质教育的成果:在阳光一小时中,他们身体健康成长;在科学的心理疏导中,他们心里一片温暖,充满阳光;在丰富多彩的德育、美育活动中,他们人格体系得以健全;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中,他们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动手能力、劳动意识得以激发;在成长过程中,意志品质、抗挫能力、尊重人权、关助弱小等品质得以提升。总而言之,一所好学校就是要通过它良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促进师生和谐健康的发展,背离了这一点,即使其升学率再高,也可能有悖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治国理念。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当学生欢迎的教师”,努力再创新成绩,为创建市、省级示范高中而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本站页面、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部分由互联网编辑生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若本站收录的页面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

网友点评